新聞中心
News Center河北省電力科學研究院的人工智能運營中心自10月14日成立以來,致力于構建一個高效協同的“4+5+6+N”人工智能運營體系。該體系專注于感知智能、數據智能、認知智能和決策智能四大領域,依托樣本、算力、模型、平臺和裝備五大能力要素,全面開展技術追蹤、需求統籌、樣本管理、模型訓練、模型測評和模型應用推廣等六項數字化核心業務。這些業務支撐電網建設、設備巡檢、營銷服務等多個專業領域的人工智能業務場景需求研發和模型能力測評,為電網的數字化轉型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在面對11月下旬的大風降溫天氣時,正定縣供電公司運維人員利用多旋翼無人機對10千伏板廠線進行智能巡檢,確保村民冬季取暖用電安全。省級人工智能運營中心推廣的全棧式人工智能配電線路智能巡檢解決方案已在正定實現整縣試點應用,該方案能夠輔助運維人員操作無人機進行配電線路采集建模,并精準識別線路及電桿的15種典型缺陷,相較于傳統巡檢模型,在設備缺陷識別的精度、準確率和召回率方面提升了約20%。
此外,省級人工智能運營中心的數字化成果已擴展至電網建設、安全生產、營銷服務等多個領域,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與電網業務的深度融合。例如,衡水市桃城區供電公司孫洼供電所員工扈亮利用營銷現場作業平臺上的計量箱缺陷識別模型,完成了300個在運計量箱的缺陷識別工作。該模型由省級人工智能運營中心與國網河北電力營銷中心共同研發,采用大數據圖像識別技術,建立在運計量箱品級評價標準,對已裝設建檔的計量箱進行缺陷定級。該模型的應用使計量資產的缺陷識別效率提升了25倍,目前已輔助國網河北電力營銷專業人員對1700萬件計量資產進行定級評價。
省級人工智能運營中心正在加強研發投入和技術攻堅,選拔人工智能專業技術骨干,組建軟件開發攻堅團隊,深入探索電網業務場景建設,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賦能電網生產能力的持續迭代升級。中心正在拓展精準預測、智能仿真等具有電網特色的人工智能業務場景,并充分挖掘時序大模型在電網預測領域的應用潛力,開展“電力伏羲”預測大模型的研發訓練。這款模型涵蓋了電網負荷預測、發電預測、設備狀態預測等業務場景,投用后可快速適配各類電網生產業務,相較于“一場景一模型”的方式,能夠進一步降低業務開展的時間和人工成本,提升電網預測、預警、預報能力。